“王佐之才,这评价真是贴切啊,看来眼前这位伯求先生看人的本事很高啊。”段增心中想着。
他接着问道“那么荀攸荀公达呢?”
何颙沉吟片刻,这才答道“公达么,此人可称为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段增更加感到惊讶。
历史上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这与何颙“大智若愚”的评价基本是相同的。
段增记得这个时代有个叫许劭的名士,看人极准,是当世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比如对曹操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就闻名后世。
不过他没想到眼前这个何颙看人居然也这么准,这不由得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正当段增准备再问问何颙对其他人的评价时,曹安走进来道“公子,伯求先生,外面有两人前来拜访,自称荀彧与荀攸。”
“是他们?”段增眼神一亮,顿时有些兴奋起来。
他本想主动去荀家拜访这两人,没想到他们却自己上门来了。
段增连忙起身出去相迎,便是何颙也笑着起身道“荀彧、荀攸二人来访,可不能失了礼数。”
二人来到外面,当先便见到一面带英气、气度不凡的少年,旁边站着一个面色从容,气质内敛的青年人,正是荀彧、荀攸叔侄。
段增连忙上前见礼,何颙也热情的与二人打招呼。
等将二人迎近客栈后,段增苦笑道“增早就从元常那里听说了二位的贤名,原本还打算下午登门拜访,不想二位却主动来访,实在令小弟受宠若惊啊!”
荀彧笑道“段公子言重了,这些天你与伯求先生不辞辛苦的为赈济灾民劳心费力,此等仁德,彧深感敬佩,所以一听说二位来颍阴,我二人便立即前来拜访。冒昧之处,还请不要见怪。”
一旁荀攸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段增连忙道“不敢,能为受灾的百姓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何颙笑问道“文若,公达,慈明先生如今身体可还好?”
段增听了他对荀彧的称呼顿时感到惊讶,这个时代的男子一般要到二十岁后才会取字,所以段增原本还以为荀彧现在没有表字,没想到已经有了。
既然有表字,那么再称呼其为“荀彧”那就有些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