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封十二位候爷,地位仅次于王之下,各拥地千亩,人千户,兵百甲,各自管辖,每年上供。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国家分为了十三部分,王一份,十二位候爷各一份,从以前的大锅分到小锅,各自管好人管好军队,朝廷不发粮饷。每年按照上供,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征用候爷的军队。
看起来,朝廷的负担小了,不用管那么多人的吃喝,只管收银子,每日歌舞升平,行欢作乐,好不快活。然而,一但权力下放,候爷们占地为王,这就成了十三个小国,国之不国。
竹可休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封候的,国之所以强,在于团结,在于人心所向,百姓以王为信仰,为王而可付之性命,如今成了候爷的臣民,要孝敬候爷,又要孝敬王,思想上必定会分化,肯定是要先有候再有王,而事实上是以王为大。一但分化土地和国民,国家就会动荡,经济就会下落,他国就会入侵。
不少官员也都反对封候。
南城王笑道:“诸君,咱们南城,现在是四城中最为富庶的,得宜于什么,得宜于臣民一心,得宜于君臣一心,如今天下太平,何来的乱事,尔等多虑了,自古以来,有功者封候将相,南城虽小,却亦不能违背祖制,封了候,尔等光宗耀祖,何乐而不为。”
没有竹可休的同意,分候之事就搁置了下来,南城王很不高兴,找了许多说客上门,竹可休深知分候之危害,自然是回绝,又联名多位官员,写了奏折,抵制封候。
看了奏折,南城王气急败坏,扔在地上,怒骂道:“反了,全都反了。”
王妃见时机已到,上前劝道:“我的王,你就别生气了,我早说过,那竹氏迟早会反,你就是不信,如今自食其果,好在啊,有国舅可以分担。”
南城王是个庸君,立即道:“那好,你去把国舅叫来。”
王妃她不耐烦道:“差人去不就行了吗,还要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