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云福临得知后,气得牙根儿痒痒,不住口地骂李辰。大雍休养生息了一年多,安南国却是正虚弱的时刻,这不是趁火打劫嘛。
不过,换成云福临是大雍皇帝,也会这样做的。
气归气,云福临召集了群臣,商讨应对之策。有人提议派使者去大雍谈和,只要大雍不出兵,可以割让了东部的地区,还有漠东道。
云福临虽说痛恨割地求和的行为,但形势比人强,还是派了使节赶往大雍。
当然,云福临也预备了和谈失败的对策,李辰应该铁了心的攻打安南,必须早做防备。
如今安南国力凋敝,兵员匮乏,大军主动迎战肯定是不行的,最好的应对是巩固防线。云福临和大臣们商量好了主意,若大雍真的来攻,就放弃东部和漠东道的一部分,只在险要关键的地域布防。
比如普兰道大多是沙漠、荒山等环境的地形,在那儿与大雍周旋,效果必然非常好。
而且,为防止大雍从南部的白朗道进攻,还要将草原的各部人马聚集起来,抵御大雍。
......
当安南国在准备抵御大雍的进攻同时,李辰也在准备御驾亲征。
李辰御驾亲征的消息传遍了京城,但李辰没有对群臣承认过这一点。
消息是李辰派人散播出去的,为的是方便达成目的。而不向群臣承认,为的是少被大臣们纠缠,落个耳根子清静,毕竟,得知了皇帝御驾亲征,大把的官员都会上折子阻止。
此时的李辰,还面临了出京后的一些问题,像是他离开后,政务怎么处置。李辰考虑再三,交给了内阁来处理,又让刘沣和石师密也进了内阁,他俩人的官职还是左右常侍,但内阁做出的决定必须经过他两人的审核,而且他们还有驳回的权力。
有贺兰亮,王景略,陈自修,朱基,于善长和欧阳宾,再加上负责复审的石师密和刘沣,哪怕李辰不在京城,也能保证政务有效妥善的处理。
然后是攻打安南的兵力部署。
此次出兵,声势极为浩大,汪安钧手中有四万三千的摧城军,芒康道内有当初的两万乡兵,总共就有六万三千人,他们将从芒康道进入玉川草原,从南至往北地攻向安南国都。
然后是越国四万大军,从偏仞关出发,攻向东北方的安南国都,这是第二路。
最引人注目的一路,是李辰亲率大军,共计二十万兵马,是从各地精锐抽调而来,再加上京城羽林军,包括了虎豹骑、玄甲军,燕锐军三个重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