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网游>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1章 磨勘法
    而且在内心之中,他觉得一个百户就是正六品,品级实在太高。再加上武官上战场就能立功,迁转时间太短的话,容易升无可升——

    所以五年一迁,对武官非常适合!

    但是文官也五年一迁,问题可就大了。

    这意味着一位起步正七品的进士,正常迁转到正三品,需要四十年时间。

    考虑到文官考取进士的年龄大多三十岁左右,意味着不立下年功的话,需要七十岁左右才能升到正三品。

    这对绝大部分文官来说,绝对无法接受。

    再加上和武官迁转时间一样,意味着皇帝把文官、武官同样看待。在一些文官看来,这是一种羞辱——

    我们堂堂文官,怎么和武官一样呢?

    所以袁可立立刻劝谏,向皇帝道:

    “陛下,文官的迁转时间,怎么能和武官一样呢?”

    “而且武官是五年一考,文官三年一考。”

    “臣以为文官迁转,当以三年为宜。”

    三年一迁时间就太短了,只需要二十四年时间就能从正七品升到正三品。

    如果这种办法实施,意味着朝中一万多名文官、尤其是数千名进士,大部分都能序迁到正三品。

    朱由检当然不能接受,向袁可立道:

    “数千甚至上万名正三品文官,袁卿是想让大明财政崩溃吗?”

    “不说他们的职位如何安排,单是他们的俸禄,大明就难以承担。”

    “文官三年一迁,绝不可能实现。”

    宋朝都没有这样优待文官,袁可立想了一下,也觉得文官都三年一迁有点不现实,又提议道:

    “前宋进士和非进士迁转时间不同,臣以为非进士出身官员,可以按武官迁转时间,定为五年一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