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几件可以摆在明面上的罪名,韩信,还有一个摆不上台面,却又绕不过去的罪名。
“怨望······”
轻微一声呢喃,刘盈不由面带遗憾的摇了摇头。
实际上,韩信之所以‘非死不可’,其主要原因,根本不是后世人常以为的‘功高震主’,而是曾经,直接导致嬴秦二世而亡,且直到如今,都仍旧饱受争议的一项政策。
——废分封。
韩信之所以非死不可,并不是韩信真的厉害到了天子刘邦,都非要杀韩信才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的地步,而是天子刘邦,已经下定了‘废分封’的决心!
只不过,相较于嬴秦简单粗暴的神州中原尽郡县,汉室‘废分封’的手段,相对更柔和一些。
一开始,先分封异姓诸侯近十,再以各种或真或假的罪责逐个击破,最终得出一个‘异姓诸侯的存在,于天下不利’的共识。
而后,再效仿东周遍封姬氏王族的故事,以刘氏宗亲诸侯,取代异姓诸侯。
如今汉室,便处于‘意识到异姓诸侯的隐患,逐步向宗亲诸侯过渡’的时期。
等彭越、英布等最后几位异姓诸侯被铲除,汉室废分封,就将进入下一个进程。
——照葫芦画瓢,按铲除异姓诸侯的手段,次第取缔宗亲诸侯,从而达成‘徐图郡县’的最终目标。
而韩信,说其功高也好,才能卓绝也罢,但归根结底,也终还是汉室铲除异姓诸侯的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异姓诸侯之一。
作为汉室将来的掌控者,刘盈光是出于这个考虑,就绝对没有留下韩信,以图日后的道理。
原因很简单:韩信该死,是因为他曾是异姓诸侯。
杀韩信,并非是为了结束一条生命,而是汉室需要借着那颗血淋淋的人头,昭示中央铲除异姓诸侯的决心!
而留韩信,则会让汉室‘废分封’的进程,再度蒙上一层疑纱。
——就韩信那一长串可以反复族诛的罪名,若是留,那就只能是‘许其戴罪立功’。
那,立功之后呢?
等韩信日后,立下足以抵消罪责,甚至更多的功劳,该如何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