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都市>民俗秘闻录 > 第二十一章 诡寨
    两只蜈蚣又爬到我的脸上,挡住我的眼睛,我把他们拍开。布洛往旁边走去,我跟在他的身后。这个空间四周还有一些开叉出去的路,呈散射状。我们就近走进一条岔路,颇为狭窄,左右的墙壁上没有孔洞,巨型蜈蚣在地上来回攀爬。

    走出一段距离,就看见前方的空间稍稍变大,地上竖了许多尖木桩。布洛用手电照向上方,尖木桩上头是用细树枝架住的枯树叶,这些细树枝已经朽坏了,随时都会断裂坍塌。看来那些养蜈蚣的人就是依靠布置陷阱猎获野兽用以养殖蜈蚣。要是之前掉进陷阱里,就要变成蜈蚣的饲料了。

    我想到了什么,问道:“之前那蛤蟆,难不成也是人工饲养的?”

    布洛点点头:“那是黑眶蟾蜍,也是一味苗药,不知何因如此巨大,养殖地在另一侧山壁下。”

    黑眶蟾蜍?这东西我小的时候经常逮来玩,哪有那么丑!难道它变大的同时样子也变得古怪了?掉进蜈蚣坑我还能忍,要是掉进那些丑蛤蟆的老家,那真是不活了。况且,蜈蚣的毒腺口在腭牙上,癞蛤蟆的毒腺在体表的疙瘩上,要是摔进蛤蟆坑压死一群,我也会中毒。

    我说:“蜈蚣也就算了,这蛤蟆它能治什么?”

    布洛说:“宁心,利尿,解毒消肿,通窍止血,主治咽喉痛和巴骨癀。”

    听着作用还不小。

    我们在几个通道走了走,把陷阱上方的树叶弄了下来,以免之后不慎踩到。

    走出蜈蚣坑,把身上的蜈蚣拍掉,那股瘴气的浓香迎面扑来,我们打着手电趁着夜色往山谷深处走。布洛说这瘴气除了麻痹声带还有制幻作用。我把火炭的方位看错就是因为吸入了这些瘴气。

    我发现除了我们弄过的陷阱,还有几处地方塌陷了下去,我问布洛他该不会是进了那蛤蟆坑

    挨个弄的。他点点头。我冲他竖起拇指:“你强!”

    我总算明白为何这山谷叫“老药谷”。苗医发展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说法。我对苗医的认识仅是一些浅显的描述,对各种药方和药物一无所知,归根结底我也不是学医的。我问布洛在苗药里有没有什么蝎子毒蛇之类的,以便做好防范的准备。

    他不回话。

    山谷幽深,我们掰了根树枝探路,以免还有其他的陷阱。一路走过去还真碰见了几个,和养殖蟾蜍蜈蚣的坑洞不相连,绝大多数都已经坍塌了,里头的尖木桩也都朽坏了,应该就是单纯的用以捕猎的。一般来说陷阱大都设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这里的陷阱加上和坑洞相连的那些可说数量众多,应该还起到保护寨子的作用。

    越往里瘴气的浓香味越淡,反倒是弥漫起雾气,而且越来越浓。微弱昏黄的光芒出现在迷雾上。我有些诧异,走近了,就见是从一栋栋木楼里映照出的火光。杨明英的纸条上只提到废寨子,没说这里头还有人住啊。

    雾气蒙蒙,看得不是很清楚,约摸着有十几二十户这样。有人居住再好不过,夜里气温骤降,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露水,身上大半的衣服都被露水沾湿,冷得厉害。有个地方避寒求之不得。

    我们加快步子往寨子的方向走去。来到寨子外,就近跑到一栋两层的木楼边喊了几声,没一点动静,我们索性直接拍门。拍了好一会,门才打开,开门的是一个年轻女人,上身穿着蓝色右衽大襟的衣服,领口和袖口有一大块花带,下穿裙裤,前边有一张绣花围帕,裹着腿,裹着头帕。

    我冲她说:“我们是来山里旅游的,能不能借宿一晚上?”

    女人狐疑的看着我,说了一句苗语,看来并不会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