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玄幻>靖难攻略 > 靖难攻略 第549节
    对于郑和的这些要求,霭牙思丁没有拒绝的理由,所以他承诺在调停结束后,将察地港的一块土地送给郑和修建官厂。

    正因为他的慷慨,郑和也决定要帮他解决北边国家的问题,毕竟这几日他没少听陈瑄唠叨。

    如果北边的那个国家不听道理,那郑和也只好让陈瑄去北边和它好好讲讲道理了……

    第368章明属榜噶喇海

    “呜呜——”七月下旬,在东北季风不断吹入海湾的时候,察地港内的主干道左右林立甲胄鲜明的孟加拉国兵卒。

    他们紧张的握着手中长枪,死死注视着那从北方街道走来的一支骑兵队伍、

    他们的马蹄声和突厥化的装扮让孟加拉国的军队紧张万分,紧张咽了咽口水。

    在那悠扬的号角声中,这队近百人的骑兵队伍拱卫着一名穿着清真长袍的贵族走出了街道,来到了察地港的广场上,也见到了不远处的临时行宫建筑。

    自德里苏丹国建立后,印度北部的许多地方和国家都开始渐渐地清真化,不管是建筑还是服饰都开始向中东靠拢。

    即便德里苏丹国分裂后,这些风俗习惯也没能改正过来,因为二百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民族彻底丧失自己的文化。

    在广场上孟加拉国兵卒的注视下,这队带着些突厥化的清真风格骑兵队伍来到了孟加拉国的临时王宫面前。

    若是以往,即便面对孟加拉国的这数千孟加拉国军队,他们也能保持着优越感和自豪感,可如今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孟加拉国,还有那传说中极为强大的“震旦国”。

    对于中原王朝,印度诸国一样知之甚少,哪怕是曾经的德里苏丹国,也只知道将中原地区的国家称为震旦。

    因此,他们对大明的了解,其实与大明对他们的了解差不多。

    不过虽然他们不了解大明,但却因为贸易的缘故见过不少中国人,所以当近千名中国面孔的明军列队在孟加拉国王宫外时,作为来使的章普尔国使臣也十分紧张。

    明人身材高大,加上来自“异域”的甲胄,这些存在无一不加重了章普尔国使臣的心理负担。

    在孟加拉国兵卒的引路下,他们走入了王宫之中,并在穿过长长的长廊过后进入了一座拱门内。

    他们来到了临时王宫的宫殿,并见到了坐在王位上的霭牙思丁,以及右侧端坐的一堆中国人。

    明明是在孟加拉国的地盘,可章普尔国的来使却忽视了霭牙思丁,直接走到郑和等人的面前缓缓行了一礼:

    “章普尔国使臣萨拉斯代表我国苏丹,向来自震旦的诸位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