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玄幻>靖难攻略 > 靖难攻略 第899节
    他年纪三十左右,见到朱高煦与朱棣便作揖行礼:

    “臣哈密府同知于谦,直谏陛下收敛好战之心,勿要以身犯险,致大明朝与危难之中!”

    第565章

    “收敛好战之心?”

    行宫内,朱高煦轻笑一声,心想这厮的台词倒是还挺熟悉。

    “朕怎么打仗,恐怕还用不到你来教。”

    朱高煦鲜少用朕作为自称,于谦作为臣子,尤其是进入过都察院的臣子,他自然也知道皇帝有些不快。

    只是面对皇帝的不快,他却依旧作揖道:“陛下用兵,臣并不怀疑,但臣担心陛下安危,此乃臣之本分。”

    于谦毕恭毕敬的解释,朱高煦听后倒是没有打压他,而是好好审视了他一番。

    对于于谦,朱高煦并不认为是纯粹的忠臣与直臣,至于军事能力也不觉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倘若是直臣,就不会直接凭借风言风语而准备将毛忠一家处死,也不会因为专权而被弹劾长达数年。

    军事若是出彩,就不会在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催促石亨追击蒙古。

    其功劳,主要还是在北京保卫战中协同武将,为军队做好后勤。

    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自然无法根据历史上的形象去判定他是忠是奸。

    就好像毛忠被论罪流放的时候,整个朝廷都认为他就是勾结蒙古人的奸臣。

    结果朱祁镇复辟后,毛忠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为国征战,马革裹尸来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如果没有朱祁钰的劝阻,毛忠估计就被于谦判决处死了。

    从内阁奏疏都要经过于谦阅览,以尚书身份影响内阁来看,专权倒也属实,整个大明朝还没有几个以尚书身份去影响压制内阁的人。

    这样的权力,也难怪朱祁钰会下意识问是否是于谦造反了。

    在他看来,那個时候有实力造反的似乎也只有于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