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玄幻>靖难攻略 > 靖难攻略 第277节
    他们每个人的乘马背上都背负着一袋粮食,这是朱棣为朱高煦最后做的一件事,他给渤海前来的三千兵马,每人发了一石撤军所用的粮食。

    从兀良哈秃城到东边的恼温江,其距离不过三百里,对于渤海军来说也就是四天的路程罢了。

    在东边的恼温江中游,已经有近二十艘一千二百料的马船等待着他们。

    只是四天时间,朱高煦便带着渤海军抵达了后世大安一带。

    在后世,这里拥有二百余万亩优质的耕地,但在六百多年前的大明,这里还是一片淤泥滩。

    一个多月的时间,渤海驾船而来的两千民夫在这片淤泥滩上修建了一个渡口。

    如果这个渡口在日后没有遭遇摧毁,那这里将是日后大明通过水路占领漠东的桥头堡。

    即便这个渡口被摧毁,只要朱高煦靖难能够成功,那想要修复它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明初恼温江嫩江的通航问题,朱高煦已经差不多弄清楚了。

    全长两千余里的恼温江,其中下游到三岔河的这七百余里水路,丰水期可以通航三千料左右的船只,枯水期也可以很轻松的通航一千料的船只。

    从后世齐齐哈尔左右往上的流域,丰水期大概可以通行五百料的船只,枯水期也可以通行二百料的船只。

    这些东西摸清楚后,日后朱高煦想要进一步深扎漠东一带就轻松许多了。

    只要日后能在漠东站稳脚跟,如历史上的朱棣一样开辟一条横穿大兴安岭的驿道,那明军日后就可以从开平卫北上,利用漠东这块平原来产出粮食,运送给军队。

    届时只需要再确定捕鱼儿海与斡难河能否走一百料左右的小船,那明军就可以长期组织数千人规模的军队,长期在漠北和蒙古人打拉锯战。

    当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具体的情况,还是得派人走一趟才能知道。

    “上船吧……”

    理清思绪,朱高煦也带着王义他们走上了渡口上的马船。

    马匹被卸掉了马鞍和负重,在数百骑兵的驱赶下,与马船开始顺着恼温江而下。

    六月初六,朱高煦带着三千骑兵返回了肇州城,而朱棣他们还在撤回全宁卫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