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偌大的院子里,能挂灯笼的地方都挂满了灯笼,各式各样的,有做工精美的,也有做的粗糙的都看不出形状的。
但是,都算是灯笼,挂着都放了一枚小小的电池,都能亮着。
“以前啊,我们都是用的洋蜡烛!”李爷爷看着灯笼,说道。
“洋蜡烛?”时小雨看着李爷爷,好奇的问道:“是进口的吗?”
“不是,那是长在河中的一种植物,晒干了可以当蜡烛点燃的,在以前,也是用来作为火折子的。”李爷爷说道。
“现在用小电池做的彩灯,就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咱们不能随便玩火,不是么!”江悦跟大家说道。
“是的是的,还是小悦你们想的周到,这灯笼太多了,在外面吹啊吹的,到底是危险的!”老人们纷纷点头。
“这是甜芦粟,也算得上是我们通城特产了!”郎景文将几根青色的甜芦粟递给时小雨,道:“我小时候总是喜欢吃这个,我爷爷有很好的品种,种出来的比别家好吃,又脆又甜,口感蓬松,特别好吃,所以,我会带很多小孩子到家里吃。”
“小心着吃,这玩意儿割手!”郎春华老爷子提醒时小雨。
“对喽,这玩意儿可锋利着呢,我们小时候几乎都被割过吧!”其他老人纷纷说道。
“是啊,以前年轻的时候,相亲都带着这个,几个人坐在一起,吃着这玩意儿相亲,我还记得最有趣的是,那会儿我大姨给我介绍了一个,那人把扛着几根这玩意儿过来,我们就这么吃着,吃到最后,他就开始拿着扫把扫地,我老娘当时一看,说,哎呦,这小伙子真是爱干活又爱干净的,不错啊!”刘奶奶拿着一截甜芦粟说着她的故事。
“瞧你说话的这口气,刘大姐啊,我怎么觉得,那男的后来没成?”旁边,陈阿姨插嘴道。
“还真是被你说对了,后来没成,你们猜是为什么?”刘奶奶看向众人,问道。
“我想,肯定是因为这甜芦粟的原因!”时小雨说道。
“对的,小雨聪明着呢!”刘奶奶点头,道:“甜芦粟的渣因为是甜味的,在地里可以烂掉作为肥料,所以呢,那小子就是想着,最后把那些渣都给带回去,他甚至还带了一个布袋子过来装,就这一点,我老娘当时都愣住了!”
“那也……说明人家会过日子!”赵爷爷在一旁说道。
“但是,那是第一次相亲啊!”旁边的胡奶奶撇嘴,道:“这样我也膈应,第一次,肯定要给一个好印象的,我说老赵,你是不是也那样?小气吧啦的!”
“呦,赵老爷子可不小气!”刘奶奶看着赵老爷子,道:“人家还给买榴莲蛋糕呢,那臭味啊……”
“哎,对了,孙大姐这个中秋在上海,想必是和孙子一起过呢,也挺好,那孙子是长得不错啊!”
“是啊,和小悦挺配的,不过,估计很快要出国去,不行,小悦一个人已经这么辛苦了,怎么还能找一个不着家的啊,那长得再帅也不行,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