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玄幻>无骛 > 盘问 老和尚念经的那些废话,本座一句也不想听
    有关未来的设想,往往都是妄念的源头,当下拥有的不事惜重,等到时移物换,形貌全非,方才想起要追悔……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当澄定识海,一缕深重的悔意,总会猝不及防地窜袭而入。

    虽说悔悟也是参详法旨的一大要径,但是这遭悔恨的源头,并非起于吕延本人的经历,倘若回想得太过较真,难以论定算不算是杂念一筹。

    遵照昙旻传授的修行法门,似如这等难辨好坏的异念,宁可拒止,决然也不可轻易放纵。类似这样的督导,大抵是因临别前夕追加了太多,吕延多数都只留有混沌不堪的印象,时间隔得越久,识念便越是散漫不经,除了根深蒂固的一两种事类反应及时,比及其他,非但没有警惕的自觉,还极是好奇似的,一旦自识海之内激荡起波澜,总要不依不舍地探寻一番。

    自观自明,主动引察识海的变化,同样也是控摄心神的法门之一。比起强力的“截断众流”,吕延这时便隐觉,或许是前者的摄念之法更适合自己。

    这些纷杂的思索,在吕延自己的感知之下,似乎只过了不到一息的时间,对于搁下砂锅,掩身在门帘之后觑瞧近一刻的沈福临来说,这人实然有些过分离谱了——

    他虽看得出此人并非馋虫上身的贪嘴之辈,但也实然未曾料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拿手菜色,竟会有人似如这般的不屑一顾。

    即便不是专门的厨役,烧制一两道店中的招牌菜色,沈福临并不认为自己不够格胜任,此时一经冷遇,颇感有种遭了轻贱的愤慨,奈何忌于昱苍凶煞的眼色,不敢将怒火纵开,好容易忍在腔中,正欲回转,岂料后背竟骤然一沉。

    “这厮好端端地不用饭,这厢动手作甚?”

    沈福临试了试偏头,稍稍一倾,便觉耳侧触到了极坚的硬物,可是斜着眼瞥去,所见却空空荡荡,尤是不解地暗自寻思,“难不成这厮是个修符文的,给我贴了定身的符纸?”

    思及此,沈福临顿觉不乏可能,哪知才引了探究的心思,便即换来十分冷沉的迫声:“把你家店主人叫来,就说是个多年未见的老友有事相商。”

    见面的时辰虽然不长,沈福临还是清楚地做了辨别,此时所闻的音色,俨然不同于先前进门的那个客人。

    店中何时多了这样一个不速之客?沈福临倍觉诧异,怎奈受制于人,到底不能短了客气,随即忍下怫色,故作亲昵地说道:“客官有事慢讲,既是要见掌柜的,也得容我这做下人的去请不是?”

    话音甫毕,沈福临顿时起了悔意,“该死的,明知不好对付,人又牵拽不来,这一会儿冲动答允了,过阵子却待怎的……”

    透过桌腿间的空隙,吕延略一垂眼便瞥见,沈福临自腰臀以下,几乎无处不在摇撼,由此一看,无须深想,立时已能觉察此人在撒谎,显是柳洵的威逼所致,对于两人声色之间的差异,吕延浑不在意,兀自温声说道:“不必担虑,人若不在,施主实言便是,贫僧不会执意为难。”

    闻言,不待沈福临疏松气息,颈后的压迫倏然卸开,身形不由自主地往后倒去,将等回过神来,即刻已经逼近了地面,沈福临自知无救,正阖了眼,却觉一道掌面重重地抵上后心,险险将后背承托在距地一厘之处。

    沈福临慌不迭翻身而起,“多谢仙长,福临有眼不识大能,还望仙长莫计前嫌。今日多有冒犯,福临这就——”

    向来反应迟滞的吕延,当下蓦然起了警觉,匆忙将袖口一拂,冷声打断:“本是贫僧失手,无怪于你……修行之人,本该断情节欲,不嗜口腹,还请施主莫再添赘。”

    值此之际,吕延的一言一语,宛然如玉旨纶音,不久前还颇觉狐疑的僧侣身份,此时已然无关紧要。既然解了束缚,那便务要字字恭从,断不敢有违背,“福临晓得仙长的意思,马上就告退。”

    说着,他便急急地侧转脚步,熟料,回扣的一足尚不及迈,突又听得一个冷沉的声音传来:“人不在便不在,难道是本座逼迫你说谎的?”

    沈福临正还暗暗地有些飘然,自觉应对得并无不妥,才听这一声,震骇得比先前还要剧烈,“您、您……要问什么?”